6.1万人
学位于北京市,1963年开始试办,1978年正式建校,2012年经批准才更名为大学。学校因定位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直到2014年才正式招收本科生,这所大学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
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两院院士282人),师资实力十分强势。学科实力也很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48个学科获评,其中18个获评A+,整体学科实力和A+学科数量仅次于清华、北大2校。国科大与中科大类似,理学科较为强势,工学科也不差,与中科大相比,国科大也开设有农、医、商、管、哲等学科。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达到了6.1万人,其中研究生5.6万多人,留学生1854人,本科生人数仅有1644人。
现状
发达国家经济不佳
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增加
重庆商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来求职?
陈秋霖:首先,归国人数增多,是因为出国人数在增加。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有41万,而2006年只有13.4万人。所以最近几年出国人数增长很多,而且90%是自费出国。
其次,归国人员增加不是今年的新趋势,2012年其实是增长较快的一年。2012年各类留学归国人员27.29万人,所以2013年突破30万并不是太出乎意料。
第三,如果把出国的人分成两类,一类去发达国家,一类去非发达国家。如果是去非发达国家留学,其实大部分都是预计要回国就业的,中国毕竟还是发展得更好。
去发达国家的,留下就业的也许会多一点,但是恰恰遇到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既是出国留学增加的原因,也是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增加的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不好,学校的预算减少,所以增加了吸收中国自费留学生的名额。同时,因为经济不好,找工作不容易,所以更多留学生还得回国就业。
此外,随着出国人数增加,人才的质量结构和原来有所变化。原来出国可能都是一些欧美名校,现在就更为多元,现在出国的更多可能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想让孩子受不同的教育,或者受一些宣传的引导,觉得出国就是好的。所以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多,回国的人也多,但是人才的质量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这也是需要重新考量的。
趋势
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 出国留学数量增幅将减小
重庆商报:您预计今年归国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吗?会呈现什么趋势和特征?
陈秋霖:我觉得短期内出国留学的人数还是会增加,第一是因为我们现在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是家长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能够支持这种自费留学;第三,大家确实还是对国内的教育存在一些争议,比如高考制度,家长可能觉得还是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选择让孩子出国。
留学归国人员也会增长,但是可能会有波动。一方面会受国外经济的影响,国外经济越好,吸收的就业越多,那么归国就业的人可能就少一些,反之则会增多。但整体上说,回国的会增加,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很快,虽然现在有放缓的趋势,但整体基本面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会是吸引大家回来的主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出国人数不会一直高速增长,原因是现在留学归国人员的优势和原来相比有所减弱。原来的出国留学人员,在知识、技术、语言、视野等方面,可以更具优势。但随着国内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差异正在缩小。此外,在中国就业、发展,需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海归有可能欠缺的。因此,受中国人才需求特征变化的影响,出国人员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减小。
影响
海归优势不再明显 关键看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重庆商报:在归国人员增长的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的727万人。海归潮会否对他们形成冲击?
陈秋霖:我觉得冲击可能还谈不上,因为有一个结构性的原因,就是说在某一些特定领域,实际上归国人员一直是有冲击的,比如教育领域的求职,留学归国人员很多年来都占优势,这个冲击并不是新问题。但是有些领域,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内毕业人员都是同样地找工作,不会形成太大冲击。
当然,总体来说,在就业上海归略有优势,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愿意出国的重要原因,但同样要看到,国内人才也有海归不具备的一些竞争力。
重庆商报:2014年开年,中国留学人才市场乍暖还寒,留学生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对就业寒冬?
陈秋霖:首先,海归们的心态要调整。如今的海归和以前的海归的情形已经不一样了,以前任何一个海归回来都可能有很好的空间,但现在在一个“世界村”里,就业到哪儿都是一样。
其次,对于不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学生而言,是不是毕业生多了就业就难了?实际上毕业生里面优秀的那部分人,其实并不受人数变化的影响,他的市场需求一直很高。所以关键还是你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知识、技术、语言、眼界,包括其他的技能,要有优势、有能力。而对于不在这个百分比里的人来说,这个影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更好地去观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做好准备
据美国公布的最新一份报告,中国目前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723277人,创下新的纪录是在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由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与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近年来在美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激增。
与去年相比在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增加了5%。中国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一,中国学生人数总体增加了22%,而大学生人数则增加了43%,印度居次,但比去年下降了1%,南韩排名第三,人数增加了2%。加拿大排名第四,但人数下降了2%,台湾排名第五,但人数下降了7%。
扩展资料:
费用高企影响很大
据《泰晤士报》联合FAIRFX(旅行货币兑换公司)评比的2017年全球留学费用排行榜显示,美国以年均35705美元的留学开支排名第二。近年来,美国大学学费更是逐年攀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调查数据显示。
排名前50的美国私立大学2017-2018学费平均上涨3.6%,有些学校甚至超过4%。正在申请韩国大学的林佳(化名)说,在决定留学目的地之前,她也曾考虑过去美国留学,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将美国排除在留学目的国选项之外。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留学费用太高了。在韩国留学一年总的花费可能20多万人民币,这个数目在美国留学是不够的。” 留学费用一般包含前期的考试费、公证费、护照费、学校申请费及后期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其中学费和生活费是主要开销。
林佳认为,在美国留学,除了昂贵的学费外,住宿费、生活开支和交通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美国“本科四年,硕士两年”的较长学制也是导致留学费用高的重要因素。由于其精简的“本科三年,硕士一年”学制,留学时间极大缩短,所需的留学费用相应要少一些。
人民网首页-中国学生人数增幅已连续7年下降 赴美留学热在降温
人民网首页-中国留美学生达72万人
如果喜欢走访中国的大学校园,你便会发现这些年肤色各异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虽然留学生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还很小,但他们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新生扩招的幅度。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大学录取的留学新生从2005年的6.1万人上升到了2014年的11.1万人,增幅为82%。相比之下,同期每年录取的国内大学生则从504万人上升到698万,增幅为38%。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年度数据,如果将各类留学生加总,他们的存量已从2011年的29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44万人,接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则从660所增长到829所。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只是参加汉语培训,更值得关注的是拿文凭的学历生,即读本科、硕士或博士的留学生。他们的增速尤为惊人,在2005年之后的十年间从每年录取1.5万人上升到3.8万人,增幅为158%。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中国高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了落实这份《纲要》,教育部随后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留学中国计划》,表示到2020年要将来华留学人员提升至50万人。中国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意识到,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中国高校的排名越高,留学生的规模和比例也越大。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中的留学生比例从3.8%迅速发展到8.3%。2010年,有3219名留学生在清华大学就读一学期以上,其中有2263人为学历生,留学生规模和比例均居全国高校首位。2016年,北师大计划招收245名本科留学生,同年北师大招收国内本科生2590人,留学生的比例接近一成。而在全国排名五十位左右的江南大学,2014年国际学历生的招生规模仅为75人。
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取决于中国大学,也不取决于教育部的官员,而是由某些国际媒体发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决定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扩大留学生在校人数比例来提升各高校在世界名校中的排名,因此肯定会对留学生进行各种优待政策,自然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就不如中国留学生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四季百科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