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诈骗电话似乎总是层出不穷,不断变换着手法来“坑”人,诈骗电话又出了不少新招,让人防不胜防,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新招数,看看如何识破并防范这些狡猾的陷阱。
1.假冒官方机构的新高度
诈骗分子开始大量假冒官方机构,比如税务局、社保局、公安局等,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诈骗,他们通常会声称你的账户有问题,或者你有未缴纳的税款、社保费用等,需要立即处理,否则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案例: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税务局的电话,告知他公司账户有异常,需要立即处理,否则将被冻结,张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银行账户信息,结果被骗走数万元。
防范措施:遇到这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可以挂断电话后,自己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2.利用疫情的“新借口”
疫情之下,诈骗分子也趁机作乱,他们可能会冒充疾控中心、卫健委等机构,声称你的健康码异常、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等,进而骗取你的个人信息或钱财。
案例: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疾控中心的电话,告知她健康码异常,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对方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一个“检测中心”的链接,李女士点击后,发现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诈骗。
防范措施:对于任何涉及健康码、核酸检测的电话或短信,都要保持警惕,正规机构不会要求你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3.假冒“熟人”的新玩法
诈骗分子还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假冒你的亲友、同事或领导进行诈骗,他们通常会编造一些紧急的事情,比如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让你赶紧打钱或转账。
案例:小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领导,说有个项目急需用钱,让他赶紧转账,小王没有多想就转了账,结果后来发现是诈骗。
防范措施:遇到这类电话,可以先挂断电话,然后找其他人核实一下情况,不要轻信对方的话,更不要急于转账或打钱。
4.利用“高科技”的新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诈骗,比如通过AI技术模拟银行客服、公检法等官方号码进行诈骗;或者通过短信、邮件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的二维码进行诈骗等。
案例:赵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她的银行账户存在风险需要验证,并附有一个二维码,赵女士扫描后按照提示输入了银行卡信息和密码结果被骗走数千元。
防范措施:对于任何要求你输入银行卡信息或密码的电话、短信或链接都要保持警惕,正规机构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验证或转账操作,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
面对不断变化的诈骗手段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又要学会如何识破并防范这些陷阱,首先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其次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核实并报警;最后也要关注官方发布的防骗指南和预警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诈骗手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防范这些狡猾的陷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和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四季百科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