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不可以落户香港
要在香港住满七年才可入籍香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第(一)、(二)两项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四)项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周岁的子女;
(六)第(一)至(五)项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以上居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香港特别行政区非永久性居民为: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证,但没有居留权的人。
2023香港人才引进最新政策盘点!四大方式落户香港的好处这么多!
关于“抢人才”,香港目前的KPI指标是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通过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每年吸引至少3.5万名人才,即3年吸引至少10.5万名人才。
那么,2023年香港都有哪些人才引进政策呢?今天做个具体盘点,帮助大家快速选择合适的申请方式,争取早日拿到香港身份,享受福利!
一、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实施「优才计划」,吸引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不需提前获得香港企业的聘用,即没有工作就可申请。
基本申请资格:
年龄:18周岁以上(提供身份证明文件);
经济:需要提供存款证明,个人申请需要20万+,家庭申请需要30万+;
品格:无犯罪、无不良入境记录;
学历:本科学位及以上(需由认可的大学或机构颁发)
在满足基本申请资格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计分制二选一,进行优才自评,达到分数要求才可申请。
两套计分制分别是综合计分制、成就计分制。综合计分制需要达到80分或以上,成就计分制需要达到满分245。
香港优才计划综合计分测评
最新政策:
2023年-2024年期间,取消香港优才申请名额的限制;首次逗留签证时间从2年改为3年,续签模式为“3+3+2”;综合计分制新增名企加分项等。
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香港专才计划
只要你是“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内地人才”都可申请。且不限制申请的行业,也没有名额的限制。
有一个申请前提,必须要先获得香港雇主聘用,且是全职!
▲内地申请人要求:
学历: 本科学位证/专业资格证(特殊情况下,大专学历或良好的专业资格证书予以接受);
品格: 无犯罪、无不良入境记录;
岗位: 已获得香港公司聘用,提供的岗位与其学历或经验有关。
▲香港本地雇主要求:
成立时间:至少一年以上(特殊情况下,投资金额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内部调职
或是其他能够显示为香港做出重大贡献者可尝试以成立时间少于一年的初创公司进行递交);
实质运营:香港本地办公地址;不少于 3 名本地员工缴纳强积金证明,时长不低于 6 个月;年营业额不低于 300 万港币;
职位空缺:重点证明确实有该职位的空缺,在港难以觅得合适的人选。
最新政策:
首次签证时间从2年改成3年,续签模式改成“3+3+2”。其次,只要招聘13项人才清单专业里的人才,或者招聘职位年薪达到港币200万以上,就可以直接提出申请,不用再证明“这个职位确实在香港招不到人,非你不可”了!
三、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就业/香港留学
在香港修读一年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留学期间即可申请学生签证在港居留,毕业后可申请2年的香港IANG签证,续签满7年即可申请香港永居。
申请要求:
年龄18周岁以上;拥有内地或海外同等专业的学士学位或相关国家认可专业的证书;来港就读期间,申请人能自行承担本人及家属相关生活费用,即需申请人出示证据。
最新政策:
首次iang签证时间延长,从原来的1年延长至两年,续签模式改成“2+3+3”。
四、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高才通计划
高才通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的高端人才到香港探索机遇。这些高端人才包括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具体来看,高才通计划接受三类合资格人士的申请:
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
B类则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
C类即申请前五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
其中,A、B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C类则设有上限,为每年10000人。
B、C两类中的全球百强大学中,内地满足该条件的高校有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
以上则是目前获取香港身份最主流的四种申请方式,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
落户香港,都可以享受到哪些好处?
香港身份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针对个人的,一人移居香港,全家三代受益。以下是香港身份的10大好处,包含医疗、教育、经济、出行等等方方面面。
1. 可保留内地身份和户籍;(内地身份和香港身份可以同时存在,只要不办理回乡证)
2.无生育限制,在香港出生的小孩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可在港生港宝,出生就拥有永居身份。
3.一人申请,可全家受惠,配偶及子女可跟随主申请人一起移民到香港;
4.子女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可上国际院校。
5.子女凭香港居民身份,报考国内知名大学可享受较低分录取优势;比统招高考低150-200分左右,400分即可上国内热门院校985 211;同时也可以参加香港的DSE考试,报考香港本地大学优势明显,同时海外的290所名校也认可香港的DSE成绩;
6.香港居民作为境外人士,投资到大陆可享受外商投资待遇;
7.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拿到护照以后,可以免签165个国家,自由畅行世界;
8.香港跟大陆同文同种,生活习惯和风俗都适合内地居民;
9.可以享受领先世界的医疗优势,相比内地可率先注射最新疫苗;不缴纳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可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95,包括进口药。
10. 香港没有遗产税,将来子女过继财产无需缴纳重额的税赋;税率全球最低,最高税率百分之16.5,个税超百分之15以上可以享受个税补贴。
难怪,这么多内地人都想要为自己为家人配置一个香港身份!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优才评分的最低标准:
可以花10s时间来测试下:网站链接》
香港户口入户条件
户口管理,也称户籍管理、户口行政管理、户籍行政管理、户政管理、户政,是户政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依法搜集、确认、提供本国公民的个人身份、亲属关系、法定住址等住户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香港户口入户条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香港户口入户条件
1、夫妻一方定居香港,分居多年的,申请人需同香港居民有合法婚姻关系,经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的,可携带一名14岁以下的子女同行;
2、定居香港父母年老体弱,必须由内地子女前往照料的。申请人需年满18岁,不满60岁父母均需年满60岁,一方或双方定居香港地区,身边确无子女照顾;
3、内地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须投靠在香港地区的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老人”指60岁以上,子女均不在内地定居,身边无人照料的内地居民;“儿童指父母均不在内地定居或父母一方在港澳定居,子女为14岁以下内地居民;
4、定居香港直系亲属的产业无人继承,必须由内地子女去定居才能继承的,指香港亲属身边无直系亲属,去世后,需内地子女赴香港地区定居继承产业,对多人共同享有继承权的,只受理一人赴香港地区定居继承遗产的申请;
5、有其它特殊情况必须去香港定居的。
拓展:
一、凡具有中国籍的香港、澳门居民不管是否持有外国护照和旅行证件,只要未向国籍管理机关申报为外国人,均可申领通行证。下列人员可申领通行证:
1、在香港、澳门出生,具有中国血统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
2、内地居民,经批准赴港澳定居,成为香港、澳门居民者;
3、在中国其他地区出生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4、在外国出生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5、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外国籍或者无国籍人士,经批准恢复或者加入中国籍者。
二、不能签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签发通行证:
1、被认为有可能进行抢劫、盗窃、贩毒等犯罪活动的;
2、编造情况,提交假证明的;
3、精神病患者。
;九所大学落户香港的条件如下: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政策,通过该计划引进的人才,可获两年签证,并在居住香港7年后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这一次的门槛,比以往都要友好—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在内地,有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交、中科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9所大学的毕业生符合申请条件。
香港不像内地一样,有户籍这一说法,香港只有两种身份,那就是香港居民身份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通常所说的入户香港,其实也就是申请香港居民身份。
香港引才其他三大途径:
1、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不需提前获得香港企业的聘用,即没有工作就可申请。在满足基本申请资格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计分制二选一,进行优才自评,达到分数要求才可申请。两套计分制分别是综合计分制、成就计分制。综合计分制需要达到80分或以上,成就计分制需要达到满分245。
2、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只要你是“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内地人才”都可申请。且不限制申请的行业,也没有名额的限制。
3、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就业。在香港修读一年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留学期间即可申请学生签证在港居留,毕业后可申请2年的香港IANG签证,续签满7年即可申请香港永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四季百科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